书评

  • 古代士人精神的力量与传承

    新出版的《道义与天下:中国知识分子精神的古代源流与当代塑造》一书,全面检视了中国古代,传统士人精神的基本内涵与价值体系。士人是中国古代重要政治、社会力量。按照《说文解字》的解释,士就是善于由一推及十,具有较强的思辨能力。春秋战国时期,士子渐趋成为独立的社会阶层。而当了汉代以后,士人更是成为拥有显著独立意识,自立自强,秉持精神价值追求的社会群体,成为中华文明价... 更多

    郑渝川
  • 宋遂良:《别字之辨》,有趣的奇书

    我郑重地向大家推荐一本工具书,名叫《别字之辨》。这本八十六万字的别字辨析,共收录容易用错的汉字约一千三百组,是作者三十多年日积月累后的厚积薄发,你可以放到案头慢慢地当作休闲书看,要用的时候找找,特别是写作时放到身边,可随时供你询问,实在是一位招之即来、来之能用的好老师,是一本实用的精炼的有趣的好书、奇书。——宋遂良,著名文学评论家、山东师范大学教授《别字之辨... 更多

    宋遂良
  • 观察当代资本主义体系的文化视角

    消费是日常生活中一个司空见惯的活动。当代社会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是,消费商品、享受生活成为大多数人们最主要的追求。今天的人们都要面对这样一个事实,即自己已经不知不觉地深陷商品大量堆积、日常生活被各种商品消费活动纠缠不休的局面,鲍德里亚把这种受到“物的包围”的社会称为“消费社会”。张文富教授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为视角,在《消费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研究》(人民... 更多

    李锟鹏(贵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这本书解答了法国之所以为法国的疑问

    《极简法国史》是东方出版中心“区域国别极简史丛书”的最新一册。这本书出自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巴黎高师访问学者朱明。全书分时期展现了法国历史进程,着重选取了最典型的法国特点,以此为中心进行讲述。《极简法国史》这本书有别于市面上可见的法国史读本,不仅在于其篇幅的简短,更在于围绕法国国家的建构展开,解答了法国之所以为法国、法国为什么是欧洲乃至世界最具特色的区... 更多

    郑渝川
  • 真实的亚当·斯密,是怎样的?

    英格兰银行发行的20英镑纸币上,印上了亚当·斯密的肖像。这当然彰显了他的传世影响力。但如同马克思、凯恩斯等其他经济学大师一样,亚当·斯密本人及其学说,已经广泛地成为一种高频度流变的工具。比如,撒切尔和里根就宣称他们、她们的改革,是遵循亚当·斯密的思想。有趣的是,有经济学家将斯密对“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的影响简洁地分为了三支:以米尔顿·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芝加哥学... 更多

    郑渝川
  • 一位调查记者的努力,阻止了广岛长崎以后的核武器实战可能

    1946年8月31日,美国《纽约客》杂志专号刊发了特约记者、专栏作家约翰·赫西撰写的《广岛》一文。这篇报道用强力而平实的叙述,展现了原子弹爆炸摧毁广岛的可怖真相。此前一年的8月6日,美军在广岛投放了4.4吨的原子弹。这是人类史上核武器被首次用于实战。原子弹造成当地市民接近28万人死亡(1945年12月统计数据)。身处原子弹爆炸正下方的人瞬间化为齑粉,更多幸存者受到辐射影响,在此... 更多

    郑渝川
  • 以图像重构历史的厚度与温度——评《抗战漫画资料搜集、整理与研究(第一辑)》

    在历史的长河中,艺术往往是最具穿透力的记录者与呐喊者。抗战时期的漫画,作为“笔杆抗战的先锋”,以其直观、犀利的视觉语言,成为凝聚民族精神、揭露侵略暴行的有力武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推出的《抗战漫画资料搜集、整理与研究(第一辑)》,以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的高度,系统梳理抗战期间国内外散落的漫画资源,甫一问世,便因其宏大的学术视野与深沉的民族情感引发关注。这套丛书以6... 更多

    聂元元(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 教与考的双向奔赴,世纪天鸿重磅推出高考语文革新力作——“教考衔接”专案亮相

    2025年3月30日,在中国课本博物馆,世纪天鸿高中语文“教考衔接”创新研究成果发布会圆满举办。来自全国各地权威专家、高考研究专家、高中校长、一线高中老师、教育出版人及权威媒体人等逾百名人士莅临现场,共同见证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在“教-学-考”融合实践上取得的重大突破,掀开了新高考背景下语文备考领域的新篇章。回应改革需求,构建备考新范式随着新高考综合改革的纵深推进,近年... 更多

  • 杨希文:创新是一种精神追求

    3月29日, 《西安晚报》刊发陕西省委教育工委原书记、省教育厅原厅长,题为《创新是一种精神追求》的文章,评介《我的创新之路》(李颖科/著,西北大学出版社2025年3月版),全文如下: 创新是一种精神追求杨希文我和颖科同志相识二十余年,从同事成为朋友。拿到《我的创新之路》这本书,书名引人注目,装帧精美,使人爱不释手;从头到尾快速地翻阅了一遍,之后我又认真地读了读。2011年... 更多

  • 北美殖民地如何从效忠英国,转向革命并为反叛正名

    青年学者、北京大学世界史博士、国际关系学院讲师何芊所著的《爱国观念的转化与北美独立运动的兴起》一书,探讨了一个有意思的问题,也就是美国建国之前的“爱国”观念,即对于英帝国、英国国王的效忠,是如何转化为反英观念,并且这种观念如何摆脱了反叛的定位,从无到有地产生了英属北美殖民地的共同归属观念、美国的国家观念。在美国独立战争之前,北美殖民地人民尤其是知识精英对于英... 更多

    郑渝川
  • 如何用音乐和声音来调教上班族与消费者

    音乐,商业,心情,街景,文化,节日,如此巧妙地契合在一起。对于许多已经习惯于生活在北京、香港、上海、深圳等国际性都市的人来说,很可能无法清晰地描述自己为什么离不开,或者无法长久地离开自己所待的城市。包括那些原本并不是这些城市的原住民,通过商务、求学、务工等方式陆续来到北上深和香港以后,对于所居地如此依恋,并不会轻易放弃。北上深港等城市的声环境可能是解开谜题的... 更多

    郑渝川
  • “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千百年来被口诛笔伐的杨朱哲学真那么不堪吗?

    战国诸子百家中,杨朱之学颇为另类。儒家、墨家等诸家倡导的都是群体、社会利益,而杨朱之学则非常罕见地直接甚至是极端地宣扬个体利益,倡导及时行乐。在历史上,杨朱之学通常被士子、君王都定义为宵小之辈的无耻言论。当然,近代以来,随着东西方哲学、思想、政治理论的交流,我们也不难发现杨朱之学实际上与西方中世纪以后的个性解放,甚至贪图享乐、物质欲望渴求的一些思想源流是相合... 更多

    郑渝川
  • 大叙事背景下的女性创业心灵史——《山野绽放——中国乡村振兴中的民宿“她力量”》

    读到这本书的时候是2025年3月初,我正摩旅西藏,从海拔4480多米的红拉山垭口的凛冽寒风中一路骑行,风裹着雪团扑打在头盔上,静卧如铁的高山之巅冰雪覆盖。刺骨的奇寒随着眼前布满冰蚀坑洞的214国道路面翻腾的冰雾蔓延到我的身体里。穿过红拉山明洞之后,继续下行,直到海拔降低到2160米左右。澜沧江卧在深沟大壑,碧绿如玉。此时,澜沧江是一条冰冻的河。卸下沉重的摩旅装备,脱去风尘仆... 更多

    沈伟东
  • 中国式现代化何以扎根?一书读懂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源流

    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聚焦于此,广西人民出版社于近日出版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根脉》,书中从中华文化的起源基础讲到终极关怀,用十个角度厘清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源流,系统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文明的血脉联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根脉》主编:孙伟平定价:52.8元中国式现代化是在什么样的中华文化底蕴中建立起来的?作为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中华... 更多

    李雨阳(广西人民出版社)
  • 晚清恶性党争终致甲午大败滔天巨祸

    晚清同治、光绪年间,朝中南北两派士人激烈争夺权柄,以致酿成滔天巨祸。北士以儒学正宗自视,标板气节,分化发展出诸多清流;而南士重经世致用,强调务实。同治年间北南双方构成了以李鸿藻和沈桂芬各自领衔的阵营。辛酉政变,恭王奕䜣得南士之助重返权力顶峰,而这也使得北士陷入边缘化危机感。北士就选择了与洋务路线格格不入的醇郡王奕譞作为盟友。光绪二年(1875),恭王在军机的得力... 更多

    郑渝川
  • 他教会末代皇帝学科学,习法律,但改变不了学生的悲剧命运

    1918年,中华民国的总统徐世昌思虑再三,决定为清代最后一任皇帝溥仪聘请一名洋教师。徐世昌曾任清廷重臣,对于帝制和帝室毫无疑问有着不一样的感情。张勋复辟显现出清代退位皇帝至少在北方相当广大地区仍拥有号召力。尤其是在民国成立后,南北征伐,政局混乱的情况下,似乎显露出共和体制的脆弱性。这使得包括徐世昌在内的许多民国政治精英,以及英美日官方都认为,中国在当时似乎仍然更... 更多

    郑渝川
  • 数字时代,学校如何制造不平等

    《数字鸿沟:科技时代美国学校制造不平等》一书出自美国社会学家马修·拉法洛。拉法洛供职于谷歌公司,兼任美国南加州大学安纳伯格传播与新闻学院的研究员。这本书通过比较民族志的方法,对照了美国不同中学,包括主要服务富裕白人学生的私立中学,主要服务中产阶级和亚裔学生为主的学校,以及主要面向拉美裔和工人阶级的中学对待数字时代的不同态度。而这些态度对于三类学校中的学生,也... 更多

    郑渝川
  • 洞察全球发展,共寻合作之路——评《全球发展报告(2024)》

    在世界格局深度调整、全球性挑战日益严峻的当下,由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撰写的《全球发展报告(2024)》应运而生,为我们审视全球发展态势、探寻合作应对之策提供了宝贵的指引。这份权威的年度发展报告,不仅是高端智库的精品成果,更以其深刻的洞察和务实的建议,回应着时代的迫切需求。并以"动荡变革的世界:合作应对全球共同挑战"为题,恰逢世界秩序深度重构的关键节点,站在人类文明发... 更多

    钟紫君
  • 体育课运动会如何改变了中国女性的近代社会参与

    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40年代,中国一直处于内忧外患的政局中。拯救危亡、恢复国势的价值追求是这个时代的主流意识。如何拯救国家这个问题,在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战败后变得更加急迫,知识分子的忧患意识比之前更为强烈。各种变革、改造方案中,对应人的提升和改造也提上了议事日程。19世纪欧美社会和政治领域,社会主义浪潮、女性主义浪潮引起了很大反响,而这两方面的议题也被视为时代潮流... 更多

    郑渝川
  • “炫耀性贫困”也是时尚潮流:水洗、磨边和破洞的牛仔裤

    服装的象征意义显然与社会阶级有关。这也是西方社会学视域中,有关时尚、服饰的文化研究中最为常见的议题。服装的阶级性,并不是简单意义上要求人们对号入座,在服饰体系上去匹配自己所属的阶级。通常而言,服装作为文化编码的一种载体,承载着地位诉求或者地位异议。在古代,服装以及其他符号体系,共同组成政治和社会等级制度的一部分。这也是为什么无论古代中国还是欧洲,人们通常会对... 更多

    郑渝川
加载更多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