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
-
中国元素和欧美餐食如何重新定义日餐?
美国美食作家安妮娅·冯·布连姆森所著的《国菜:环游世界寻找食物、历史和家的意义》《国菜:环游世界寻找食物、历史和家的意义》一书,引领读者展开一场美食与身份认同之旅。书作者走访法国、意大利、日本、西班牙、墨西哥和土耳其,品尝地方化以及在全球化饮食融合背景下创新演变的各式美食,将美食、历史、政治交织在一起。布连姆森在东京品尝了日式的两种典型主食:拉面和粳米白饭。... 更多
-
在东北林海中思议往事
“尔滨”以网红城市的姿态爆火出圈,连带黑龙江、吉林不少城市、景区成为了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的热门旅游目的地,东北林区也重新进入了大众的视野。如最近出版的《看得见的东北》一书中所谈到的那样,东北林区是在清末迎来俄日帝国主义的粗暴开发,尤其是日据时期对于东北(地理概念,包括黑吉辽三省和内蒙古东四盟市)不少地区矿产、木材资源的毁灭性掠夺开发,对于生态造成不可挽回的破... 更多
-
精研岭南古医籍,绽伤寒研究岭南华光
伤寒研究,向来是中医理论研究的热门领域,历代相关著作浩如烟海,也是各地医学流派的重要分支。然而,在特色鲜明的岭南医学中,伤寒学术成就却鲜被提及。过去,人们常认为岭南气候炎热,只适用温病治法,不适合伤寒治法,实则大谬不然。广东科技出版社推出的《岭南珍本古医籍校注与研究(第二辑)》,以“岭南伤寒”为主题,汇集了何梦瑶《伤寒论近言》、郭元峰《伤寒论》(与《脉如》合... 更多
-
评《太空探针》:天地间最精彩的故事是科学讲出来的
《太空探针》作者:吴季出版社: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定价:52.00元写好书难。写好的科普书更难。写好的科幻书非常难。一科学揭示万物内在规律,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说明书。之所以说科普书难写,因为科普图书需要准确解读这本说明书。换句话说,科普书的底线是要具备科学性。不仅如此,对好的科普书还有个独特要求,就是有趣。满眼都是公式、数据和术语,那是教科书。科学性要求不讲外行... 更多
-
木兰无名,缇萦无踪:古代孝女故事背后的灰暗面
花木兰的故事,最典型的版本出自《木兰辞》。但并不是唯一的版本。北宋郭茂倩转引南朝陈智匠《古今乐录》书中记载,“木兰,不知名”。花木兰,不姓花,她的姓是木兰。实际上,迪士尼影片英文名也正是MuLan,所以更正确的译法是《木兰》。有意思的是,唐朝年间,就有一些地方开始超出《木兰辞》原文,给木兰姑娘加上了姓,有姓魏的,有姓朱的。很多地方甚至建造了木兰庙、木兰祠。到了明... 更多
-
《继承之战》:好莱坞的豪门真事比剧集更精彩
《继承之战》是一本值得财经撰稿人、小说家、纪实文学创作者都来阅读的佳作。同名剧集赢得巨大成功。书作者毫不留情地扫视了一个媒体帝国及其掌舵者的不堪道德状况。这本书的作者詹姆斯·B.斯图尔特是《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哥伦比亚新闻学院教授、1988年普利策奖得主,而蕾切尔·艾布拉姆斯在2018年荣获普利策奖,是《纽约时报》记者。2017年,美国掀起“#MeToo”运动,不少女性出面指称... 更多
-
在悖论中前进,华为的兴衰逻辑
华为管理顾问田涛曾出版《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等知名作品,还主编出版过多部华为系列案例图书。我们现在看到的这本《在悖论中前进》一书,脱胎于书作者数年课程讲稿,并进行了进一步的整合和浓缩。何谓“在悖论中前进”?悖论可以理解为一种企业存在发展面临的动态状态,无论是内部还是外部,各种矛盾因素都同时存在并发展着协同作用,会在某一些特定情况下达成比较良好的形态,又... 更多
-
是时候打破年龄歧视和年老偏见了
耶鲁大学公共卫生与心理学教授、研究年龄观念如何影响了老龄化健康的权威学者贝卡·利雅所著的《不被定义的年龄:积极年龄观让我们更快乐、健康、长寿》一书提供了突破性的观点,也就是在有效改善年龄观念,打破关于老年的消极刻板印象的情况下,可以让人各方面受益,甚至能改变基因的运作方式,延长长达7.5年的预期寿命。全书开篇首先讨论了社会广泛存在的年龄偏见。虽然人们通常倾向于... 更多
-
小镇做题家向上流动,不得不割舍太多不想割舍的
纽约市立大学研究生中心哲学副教授、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伦理与教育中心高级研究员珍妮弗·M.莫顿所著的《向上流动:求学与原生家庭的羁绊》一书,主要讲述了美国贫困非裔或拉丁裔家庭,以及新移民家庭的孩子如何突破原生家庭的影响,艰难地实现阶层流动。而这里所指的阶层流动,仅仅是从类似于贫民窟这样的生长环境,升入到能稳定工作和居住在城市的中产阶级。这本书对于中国读者而言... 更多
-
为我们的历史写诗,写尽英雄传奇和秀丽山川
诗人、文化学者蔡新华所著的《诗话中国历史》,以诗记史。全书收入中国历史大事诗记50篇、中华历史人物诗传100篇,以及中国的世界遗产50篇,皆为七言律诗,全书比较好地叙述了中国古代和近代历史,当然不吝于称颂英雄、人杰,但又相当程度上加入了作者的人文反思、价值思考。如书作者写下的《孙子》一诗:“君子之战礼为先,春秋以降另开篇。兵者滥杀谋诡道,战争嗜血靠无间。欲擒故纵施... 更多
-
《向大教育家学教育》:体验中抓住真知 共享里得到快乐
什么是教育的目的?诗人叶芝这样说:“教育的本质是引导,而非填满容器;而是点燃火焰。”诚然,教育是人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类本身的各种活动密切相关,比如人群互动、社会结构、家庭生活、精神追求等等。因此,教育的过程就是成长的过程。在当下时代发展的大潮中,人类整体的教育智慧正在为构建符合新发展要求的教育体系不断地进行着迭代。此时,我们该如何准备和应对?两位法国... 更多
-
手机能让孩子学到更多知识,变成更好的自我吗?
翻开美国学者、社会与消费者神经科学领域权威专家、马萨诸塞州总医院精神科前医生卡尔·D.马尔奇所著的《放不下的手机:你的失控,来自被重装的大脑》一书,令人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书作者清楚地指出了,依照高科技多媒体玩具、视频(互动)学习对于孩子智力发育、学习能力的激活和培养,非但没有好处,而且还存在诸多隐忧。20世纪90年代,一位全职母亲朱莉·艾格纳-克拉克推出了一个创业... 更多
-
放下抱怨和怨恨,最重要的是与自己和解
《别抱怨啦:如何走出精神内耗,拥抱美好的人际关系》这本书不免引起很多读者的争论。书作者、澳大利亚研究员克丽·豪厄尔斯的观点是,我们应当放下抱怨,在与爱人、朋友、伙伴等对象产生矛盾时,可以引入感激来避免自己陷入难以自拔的困境。书中的解释逻辑是,感激并不是替代、取消抱怨,也不是否认他人与我们的互动中产生的矛盾、导致的问题、造成的伤害,而是从一个更为广大的视角来看... 更多
-
相互依赖的国际格局注定走向崩塌?
《权力与相互依赖》是国际关系领域的经典作品。书作者罗伯特·基欧汉是普林斯顿大学荣休教授,曾任美国政治学会主席、国际研究协会主席;第二作者约瑟夫·奈曾任哈佛大学荣休教授,提出过软权力等重要政治概念。这本书的第四版近日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引进出版。国家间相互依赖,在19世纪后期依赖已经成为国际关系问题上的突出现象,并不需要洞察力如何强,就可以对此予以辨识。很显然,这种... 更多
-
讲故事能力决定竞选成败?
政治实践中,人们既在不断巩固一些制度,也会逐渐削弱其他另一些制度。即如2024年赢得美国总统大选胜利的特朗普,以及其事业“合伙人”马斯克,被当然地理解为对美国现有的很多政治制度的动摇者,但他们如果要将他们带来的改变稳固下来,而不是仅仅呈现出几年时间的变化,就必然需要去构建新的制度。制度,按照定义,既包括正式制定的法律,也包括固定化的风俗以及惯例。制度对于政治行为... 更多
-
春秋战国,士人崛起上古宗教衰落
《古代中国的历史与制度》一书出自法国汉学家、敦煌学家马伯乐(1883-1945)与法国汉学家、社会学家白乐日(1905-1963)。这本书写于20世纪中期,主要致力于介绍和阐述古代中国社会、宗教、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制度形成、演变和影响。这本书是海外汉学、中国历史研究的里程碑作品,书作者充分发挥了对于中国历史、文化、思想长期专注研究的长处,非常深入地梳理了中国古代的经济政... 更多
-
置身室内:与人共处的微生物,远远超出你想象
我们置身的室内,有一套生态系统。准确来说,无论看上去多么干净的房间里,都包含着各种生命形式,包括细菌和真菌等组成的生命系统。甚至而言,我们的身体中也有大量的微生物,有些导致我们生病,也有些是维持健康的关键,还有些帮助我们消化食物,有的保护我们不受感染,有的让我们的新陈代谢和免疫系统维持正常运转。新出版的《置身室内:人性化的设计重塑我们的身心健康》一书中,援引... 更多
-
拿破仑入侵葡萄牙西班牙,为何会触发拉美的独立斗争?
拿破仑入侵葡萄牙和西班牙,引发了两国的美洲殖民地的广泛愤怒。但具有讽刺意味,同时也令人迷惑的一点是,美洲的独立斗争确实源于对葡萄牙和西班牙世袭君主的忠诚。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美洲,当时并没有爆发革命的征兆。在葡属和西属美洲中,在欧洲出生的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很少,比重不到1%。而在美洲出生、有欧洲纯粹血统的美洲葡萄牙人、西班牙人的比重要大一些,但也仅仅是人口总数... 更多
-
参观博物馆必备的西方艺术家指南
新引进出版的《天才留步!:从文艺复兴到新艺术运动》一书,介绍了西方艺术黄金时期,也就是文艺复兴初期到新艺术运动时期(14--19世纪),分别出现在南欧、西欧、中欧、俄罗斯、北欧、美国等国的艺术家,介绍了各位艺术家的生平、作品风格、美学和思想理念,还有相关的趣闻轶事,对于一些在艺术史上做出了突出贡献的艺术家更是深入解析了其代表作品。这本书不是一本艺术史作品,更接近于...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