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

  • 莫卧儿王朝的灭亡

    1862年11月,莫卧儿帝国末代君主巴哈杜尔·沙二世——其惯常的笔名是扎法尔——在仰光驾崩。他是成吉思汗、帖木儿的直系后裔,也是欧亚帝国、王国君主中罕见的高寿者。 扎法尔的一生,见证了王朝如何快速衰败,如何被原先托庇于王朝的附庸势力一步步侵蚀,而最终主宰了王朝的生死。扎法尔生于1775年,65岁才继承皇位。帝国此时已经穷途末路,虽然他本人公认是技艺精湛的书法家,满腹经纶... 更多

    郑渝川
  • 无阶级的消费狂热和消费文化幻象

    当代城市的最显著象征,一是各类金融机构,投射着财富与贪婪的气息,二是购物场所,交织着欲望,涌动着挥之不去的迷醉。是的,消费者涌入一个个购物场所,现在包括通过手机登录各大电商APP,获得的感觉是相似的。商品是如此隆重地得以展示,“仿佛是圣洁的宗教器物,或是永恒的圣体显灵”。 任何宗教,最初的圣坛都是停留在意识领域的,但转为空间实体时,其实产生的庙宇与之形成了根本的... 更多

    郑渝川
  • 人殉仪式上,文王姬昌觉醒了人性和野心

    《周易》诞生于一个文明昌盛,但充斥着杀戮和野蛮的时代。考古学者在商朝后期的都城发掘的殷墟,发现了数量惊人的被残杀的人类尸骸,有的是跪姿,有的身首异处,同时出土的还有很多祭祀用品。骸骨中,不乏幼童尸骨。商朝鼎盛时期,青铜器铸造技术发达,形成了大规模成建制的军队,文字系统完整,还发展出高水平的数学和建筑学。指导殷商文明的意识形态,就是祭祀文化,并因此在直接统治区... 更多

    郑渝川
  • 在秩序与生存之间:鲁磨路上的灰色地带与治理韧性

    在城市治理的宏大叙事中,街头作为国家权力与社会生活交织的微观场域,始终蕴含着丰富的权力互动与治理智慧。吕德文的《鲁磨路:城管、小贩与街头秩序》以武汉市鲁磨路为社会学显微镜,通过沉浸式、饱和式的田野调查,深入解构了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基层治理的核心命题,敏锐地揭示了街头秩序生成的深层逻辑:它既是国家权力的末梢展演,也是社会韧性的生动体现;既是制度性矛盾的集中呈现,... 更多

    常泽平
  • 感恩新时代的“人民艺术家”老舍

    老舍,是新中国成立后唯一正式获得过“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其代表作《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龙须沟》等是中国现代文学殿堂中分量最重的巨著。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孔庆东所著的《舍不掉的予:老舍与中国现代文化》一书,收入了作者2015年秋季学期在北大开设的“老舍与中国现代文化”课的14讲内容。这本书完全不同于常见的文学分析、作家分析课程或专著,并没有简单从... 更多

    郑渝川
  • 工业革命以前的货币全球化

    近代以来,关于货币起源及其价值来源的争论一直未曾停歇。主流经济学家的一种看法是,货币是理性经济人在市场经济萌芽期讨价还价时的一个发现,货币的发明旨在降低商品和服务交换中易货贸易带来的高昂交易成本。这种情况下,一些商品逐渐在商品贸易中脱颖而出,充当货币的角色,最终贵金属凭借耐用、可分割、便携、可销售等优势成为标准货币,其价值本质由金属含量决定。西班牙经济学家、... 更多

    郑渝川
  • 不要嘲笑穷人

    《觉醒吧!薪人类》是一本理财论著外加漫画集。全书开篇就质疑了一种理中客式的论调:“(在抱怨现实前)反思一下自己有没有努力工作!”要求穷人、失败者、没有成功的人,反思自己有没有努力,隐含的论调内核在于美国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一种“绩优主义”。绩优主义宣称社会和经济体系为每个人的成功铺设了同样的上升空间,只要努力,就有回报,而不成功,一定是不够努力。这种论调谬误的... 更多

    郑渝川
  • 凿得深井见泉源—赵洪军《书法大家陶弘景》读后

    陶弘景是南朝齐梁之际的一位社会名流、文化巨匠,他出生于都城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少年时居住在今江宁区东山街道北面,最后隐居于句容茅山。古代方志中,书画家的传记和医家、堪舆家、占卜相面者一样,都入方技、技艺或艺术类人物传中。金陵历代方志从未将陶弘景作为书法家来介绍。作者在后记中说:“陶弘景这位上清派第九代道教宗师,人们关注更多的是他佛道双修的事迹,实际上作为... 更多

    程明
  • 非裔拉美人的困惑:摆脱了奴隶制,却依然为奴

    总体来说,从1800年到1900年的100年里,非裔拉美人改变了他们参与其所在国家的生活条件,帮助建立起19世纪的国家与社会。这只是一个概括性的叙述。事实上,美国革命,海地革命带给拉美人民尤其是非裔人口的激励,也只是激励。正如美国历史学家、匹兹堡大学历史学杰出教授乔治·里德·安德鲁斯在其所著的《非裔拉丁美洲:1800-2000》一书中所谈到的那样,非洲人最初被贩卖到美洲,被西班牙... 更多

    郑渝川
  • 别用“棉花糖实验”来规训孩子了,自我控制无异于自我戕害

    劝导自我控制,是市面上可见的育儿图书和励志图书,乃至相似题材的短视频、媒体报道的共同主题。按照这种观点的基本逻辑,如果意志再坚强一点,自控力再强一些,我们不仅能控制饮食,坚持锻炼,而且在学业和工作中就能有很大的起色——非但如此,我们还能很好地经营好自己的社会关系。对于孩子,常见的育儿哲学观点就是基于棉花糖实验的推论,要求孩子尽可能摒除短期诱惑,对于兑现享乐承... 更多

    郑渝川
  • 印度河流域的文明兴起和崩溃

    《西出葱岭:亚洲考古八讲》这本书根据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系列讲座整理而成,介绍了公元前4世纪到公元3世纪总体的历史背景,并深度探讨了印度-巴基斯坦地区印度河流域文明的社会演进,阿富汗、南高加索地区、伊朗等中亚地区的考古进程,尤其是与宗教建筑相关的问题。这本书的作者均为意大利著名学者,包括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教授托马索·格诺里,意大利帕多瓦大学教授马西莫·维达莱,... 更多

    郑渝川
  • 数字劳动,数字剥削与分配正义

    数字经济的发展,在很多具体的消费、支付、体验场景下,人们很难感受到政治问题的存在。这其中的主体关系被收窄为平台、商家、消费者,当然也有可能还存在骑手等角色。但事实上,这其中每个环节都离不开政治和法律层面的博弈。数字经济是基于数字技术创新,经由平台经济、数字基础设施以及标准确定而发展起来的经济状态。数字经济之所以可以培养出体量甚至直追传统产业、能源巨头的大型企... 更多

    郑渝川
  • 战时北平底层妇女的生活与犯罪

    《弃夫潜逃:战时北平底层妇女的生活与犯罪:1937-1949》一书出自美国历史学者、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东亚系中国近代历史与文化副教授马钊。这本书以民国时期——包括日伪时期,以及抗战结束后国民政府恢复统治时期的北平,所出现的离家出走的妇女为研究中心。书作者深入考察了刑事档案,展现这一时期北平社会底层女性背弃家庭、丈夫所进行的选择。女性出走家庭的做法,在民国时期以及当下... 更多

    郑渝川
  • 华夏先民的天崇拜,如何孕育出禅让制

    而今流传的上古历史,在战国时期至秦汉得到完善。战国晚期流行的《尚书》比较清楚地记载了尧帝的事迹,除了《尚书·尧典》,涉及尧的古籍还有《古本竹书纪年》、《帝王世纪》,以及《左传》、《国语》、《孟子》、《墨子》、《荀子》以及《史记》。按照这些古籍,尧的事迹主要包括世系、执政和禅让。司马迁列出的尧的事迹中,尧是黄帝的玄孙、帝喾之子,其母为陈锋氏女。陈锋氏女名庆都,... 更多

    郑渝川
  • 1950年代,成都茶馆业走向衰落

    《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1950-2000)》一书,其实是书作者、澳门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讲席教授王笛上一本《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1900-1950)》(2021年北京大学出版社版)的续集。这本书其实可以包含两个部分,或者说两大价值议题。一者就是新中国成立、成都解放后,国家权力如何强力介入地方商业,尤其是茶馆及其相关的地方戏曲表演行业这样一种分散小商业,继而强... 更多

    郑渝川
  • 追捕手抄诗歌:18世纪巴黎警察与讽刺诗人的战斗

    1749年春天,巴黎警察总监接到命令,要求他逮捕一首以“黑色狂怒的怪物”为开头的诗的作者。这首诗的题目是“莫勒帕先生被流放了”,莫勒帕本是海军大臣和王室内廷大臣,很有权势,但在1749年遭到革职流放。莫勒帕的支持者因此写了一首抨击国王的诗,用“怪物”来形容路易十五。 事情进展到6月,告密者上交了那首诗的抄件,以及藏诗者的名字。藏诗者名叫弗朗索瓦·博尼斯,是一名医学生。... 更多

    郑渝川
  • 献祭斐迪南大公,开启了摧毁帝国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1863年冬天,弗朗茨·斐迪南降生。他的表兄、皇帝的独生子鲁道夫1889年自杀。他的父亲卡尔·路德维希大公在1896年身亡,这使得他成为奥匈帝国的首位继承人。成为事实上的皇储,这加深了弗朗茨·斐迪南与伯父之间的矛盾。皇帝对于皇位继承人的才智一贯抱以轻视态度,但事实上,他展现出的政治能力和文化眼光,被证明完全符合帝国掌舵者的要求。斐迪南忠于保守主义、天主教信仰和哈布斯堡帝... 更多

    郑渝川
  • 《昆虫印象》:带你走进一部“微观世界”的色彩诗篇

    “建设美丽中国”的宏大命题如何落地?答案往往藏在微小的生命里。在广东这片生机盎然的土地上,一本聚焦岭南昆虫多样性的生态科普图书《昆虫印象》应运而生。由广东科技出版社联合广东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倾力打造,它以“微观切口”回应“宏大命题”,首次用“色彩+故事”的双轴叙事方式,让读者在1厘米的世界里读懂生态中国,感受生物多样性之美,传递生态保护的深远意义。岭南生... 更多

    区燕宜 熊拓新 李杨
  • 从三峡大坝到鱼子酱行销全球,中国经济崛起的秘密是什么?

    20世纪90年代,中国在长江三峡建造一座超大型的水坝和水电站。长江自西向东,穿透巫山山脉,形成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三个峡谷,景观壮美,但峡谷内长江干流也被挤压到狭窄的宽度,而且水位落差很大。三峡地区的聚集人口在新中国成立时已经多达数百万,建国后继续增长,但受制于自然环境因素,十分艰苦,而长江航运在宜昌以上江段的规模被限制在很低水平。建造三峡大坝和水电站,利用水位... 更多

    郑渝川
  • 趟过爱河伤痕累累,如何恢复爱的勇气和信心

    涉入爱河,却碰得头破血流、心灰意冷,从而对爱和爱人失去了信心。这种现象相当普遍,通常而言,很多人归结为遇人不淑、人心不古,难以恰逢良人。但无论在中国等东亚国家,还是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爱情关系中的陷阱屡见不鲜。人们不约而同用一种完美主义化的态度去期待和迎接爱情,去看待爱人,也相当程度上高估了自己的完美主义化,或者说将自己作为完美爱人的方式进行规训,却最终遭遇... 更多

    郑渝川
加载更多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